藝術實踐與夢想的廣度─訪三明治團隊

@ 許瑋倫、何佳穎

想拍的東西很日常,就像早餐,習以為常的生活環節,卻在每天的開始注入一天精力的泉源;而那些發生在週遭,不是雙向而是多線交錯的人際關係,各自獨立但層層相疊─這,就是「三明治」。

起初,只是源自於對電影欣賞的喜愛,以及對於影片創作的熱忱…三個好友、一台單眼相機、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在去年十一月,展開醞釀已久的影片《三明治》的拍攝,而原本沒有預計要拍攝的《秋別》,也一道添上夢想的翅膀。他們,三明治團隊,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影片的感動,而是學生獨立製片在藝術實踐上的具體呈現。

在一群人之中,由複數的兩人關係建立起來的圓圈,《三明治》就是這樣一個發生在你我週遭、甚至就是你我所正在進行的故事;《秋別》是從個人情感出發的短片,雖然劇情是大家熟知的情節,簡簡單單卻很深刻。兩部創作,兩種風格,但要告訴大家的是一樣的東西,這就是生活,每天每天在你我週遭上演著。

對於藝術實踐,《三明治》導演鄭維剛坦言他很喜歡「舞台」的概念,不論是在幕前還是幕後,每個人可以擁有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場域;《秋別》導演楊肅同則只是想讓自己的心聲透過影像傳達給他人,進而引發共鳴。對於他們而言,非科班出生的理工科系學生身分,不足以阻礙他們對於夢想的追求。不管是鄭維剛的戲劇社、攝影社經歷以及合勤演藝廳的打工經驗,還是楊肅同在節日活動拍攝記錄短片的習慣,都是他們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所踏下的堅定腳步。

由於自力完成影片拍攝的堅持,三明治團隊的資金全額自籌,這樣的堅持,讓《三明治》及《秋別》可以導演想表達的純粹感動付諸於影片之中。儘管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不少難關,但是三明治團隊還是一個一個去克服,而他們也在過程中學習到很多,得到實踐自我的滿足;沒有利益,沒有目的,僅透過藝術中心的協助,完成在全校師生面前放映的可能。就是單純的滿腔熱血,和「想說想做」的念頭,於是有了這兩部呈現你我面前的作品。

升學主義掛帥的教育體制下,我們不斷地周旋在課業與成績之中,學生自發性的藝術實踐,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其實很容易遭遇挫敗。「只願接受成熟的果實,而不願提供良好的養分。」在訪談過程中,三明治團隊的三位發出如此感慨,在社會的普世價值中,現實利益被擺在首位,在夢想實踐的過程中少有鼓勵的聲音,更多是成功之後的事後諸葛。這樣的現象讓許多想法被扼殺在實踐的半路上,即便有再大的熱情,若是沒有合適的發揮空間,夢想,就真的只能想想而已。但鄭維剛認為,這樣的體制也許不健全,但並非不必要,這個體制如同保護傘,在與體制衝撞的過程中,可以避免更大的風險;勇於挑戰,不論成功或失敗,獲得的都是寶貴的經驗與歷練。

面對研究所實驗跟影片拍攝兩頭燒的狀況,三明治團隊懷抱著熱忱與實踐夢想的堅持,依然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儘管導演鄭維剛謙虛地說影片相較於一些前輩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將自身的努力成果帶到學生眼前,為學生的藝術實踐開啟新的場景。三明治,不只是要帶給你影片的感動,而是要告訴有夢想的人:「做,就對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