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一門批判的藝術──訪搧胡椒祕密基地總司令 難攻博士

◎陳其

科幻作品,不僅僅是一部小說、一套漫畫、或是一部電影,它還承載了文化背景、對現有議題的批判、以及對未來的想像。這次科幻影展的主題是「機器 人」,影片從十月到十一月,機器人與人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也漸漸地揭露出機器人出現後對人類有可能產生的影響。究竟,機器人是在何種脈絡之下出現?人類又是怎麼看待機器人?以機器人為主題的科幻作品的出現,又有什麼其他的意涵在呢?

三種「機器 人」

在這次影展的手冊上,可以看到中文的「機器人」可能指涉三個不同的對象,一個是Robot、一個是Android、最後一個是Cyborg。在這次訪問中,難攻博士講解了三種機器人的差異,從Robot這個字的由來,我們可以了解機器人是以什麼樣子的角色出現的:「Robot這個字的原始字源應該是來自捷克文跟波蘭文(robota),意思是奴隸、勞工、僕人,替主人做低賤工作的那種人。Robota轉到英文之後就變成了Robot了,整個西方對於機器人的印象,就是從這邊建立下來的。」

而正式開始以「機器人(Robot)」來稱呼這些人造機器人的作品,是一部叫作《羅森的萬能機器人》的舞台劇。在劇中,這些機器人即是被設計來服務人類,但後來這些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對人類進行反撲。

從Robot的字源跟以Robot為機器人命名的第一部作品來看,機器人是以「僕人」的角色出現,同時,機器人與僕人的這種連結也就此存在於我們對於機器人的想像之中。

Android是比Robot更接近人形的一種機器人。打個比方,瓦力可以算是Robot,而《變人》裡頭的家管機器人就可以算是Android(它就叫作安德魯)。而Cyborg是cybernetic加organism,它是一個有機物跟無機物的奇怪融合狀態。

當人創造了「機器 人」──機器與人的隔閡與對抗

在十月份的片單中,機器人與人尚有一條明顯的分界,因此(歐美)機器人作品大致可分為「人類欺負機器人」,如《變人》;或是「機器人欺負人類」,如《星際大爭霸》、《魔鬼終結者》、《駭客任務》等皆是。但這種互相欺負的場景只有在歐美的機器人相關作品裡比較常見,反觀日本就幾乎沒有。難攻博士說這與不同的文化背景有關:在歐美的影片,只要跟信耶和華有關的東西,大致上只要談到科技議題就一定會出事,機器人亦不例外;日本則恰恰相反,他們是展開雙臂擁抱機器人,對機器人有所期待,是比較正面的。

當人創造了「機器人」──機器?人?

到了十一月份,機器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就開始消失了。在《機器人奇諾丘》裡頭,雖然「機器人」與「人」在視覺上還是可以很明顯地分辨出來,但此時的機器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跟人連結在一起了,機器人不全然是台機器而已。而《獵殺代理人》這部片,則是明知道那是個機器人,但它卻長得跟人沒什麼兩樣,人透過機器人體驗生活、交往……是機器人在活還是人在活?這個機器人與人的界線在這裡已經不是這麼的清楚了。這兩部片子同時也表現出了日本與歐美對於機器人的想像,日本仍然想像人與機器人之間是友好的關係,歐美則想像機器人是極度危險、會出事情的。

《機器戰警》與《攻殼機動隊》則是另一種界線的模糊,這點在《變人》片中也有談到。一個身上裝滿了機器的人算是「人」嗎?一個只剩下靈魂、靠個人造軀殼來承載這個靈魂的人,算是「人」嗎?相反的,一個有感覺、有創造力、有情感、跟人沒什麼差別的機器人,他能被算是「人」嗎?

機器人/科幻作品的出現──對人類的反思

機器人作品的出現,並不是在宣示人類做得出機器人有多偉大,或是叫大家不要擔心機器人做不出來;相反的,「我們擔心的不是機器人做不出來,而是擔心機器人被做出來,尤其是被不了解機器人的人做了出來」難攻博士這樣表示。

機器人作品的出現,意義在於人類要停下來、或者在投向生產機器人的懷抱時,應該要想想這東西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且不單是「正面」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負面」的影響。也許以後生產機器人的公司會說「機器人的出現,將會使每個人都從勞務中解放,不用工作、不用做家事、不用……」,這些看起來都是正面的影響,但反過來說,不就是人們都要失業了嗎?就像電腦加快了人們處理資料的速度,但同時人所要處理的資料也就更多了。

機器人/科幻作品的未出現──對華人科幻的期待

到目前為止,有關「機器人以後跟人類之間的關係會是如何」的討論依然在持續著,有像日本是正面的,也有像歐美是負面的。各個地區的人依照他們的文化背景來想像出一個有機器人的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反觀華人世界,似乎沒有一個屬於自己對機器人的想像。難攻博士談及這點時說:「華人有機器人產業,但沒有機器人文化。華人大眾文化裡頭從來沒有對科技有過有效的反思,我們有園區、工程師、科學家、科技廠,但這些人從沒以人文方面來思考科技,他們只有市場思考,沒有文化思考,沒有社會思考,這就好比手上有把機關槍,但卻不知道應該怎麼使用,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最後問到了華人有可能產生什麼樣子的機器人文化,難攻博士表示他也無法預言,因為華人太欠缺東西讓他了解。這些事情應該是讓它發生,量變就會產生質變,量還沒出來時沒有人知道它會往哪邊走,就像是問一百年前的美國人他們的科技觀是什麼?沒有人可以回答,問五十年前的日本也是如此。只要願意去構築屬於自己的機器人文化,它就一定會與眾不同,即使是從仿冒開始做起,因為不同的文化就是不同的文化,在大量的仿冒之中還是可以找到一個屬於自己文化的最大公因數,什麼都有可能,就只怕不去做而已。

當初日本也是做山寨起家的,華人又有何不可呢?

1 意見:

豪豪 提到...

歐美對機器人的忌諱,是由於聖經的緣故。根據聖經的說法,人是上帝所創造的,而現在人自己扮演上帝來「創造」機器人,那到底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該如何定義?
再者,人想要變成上帝這個想法本身就是罪,因此從聖經的角度來看,人們創造機器"人"的舉動簡直是罪大惡極,也因此歐美的電影很多以啟示錄中預言的大毀滅收尾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