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無感的校園性/別盲

◎ 魏揚

前面談了許多校園中同志所面臨的困境,也再次強調了同志之間的複數性。本文將試圖統整上述的各類問題,並將他們歸結出一個制度性的、結構性的肇因。

無感的校園性/別盲

當前校園同志困境的最大的結構性肇因,就是校園的集體性別盲。

空間本身並非性/別中性,特定的空間安排、設計,時常朝某些性/別的方便傾斜,排除其他性/別使用者的在場。如校園中廁所的設計,依照性別二元論的邏輯硬性地劃為男廁與女廁。這樣一來會有什麼問題?

對那些具陰柔氣質的男性,或體現陽剛氣概的女性,當他們各自走入男/女廁時,外人質疑的眼光對他們而言,就是種騷擾。對性別認同早已超越生理框架的跨性別者來說,要他們依生理而不依自己的性別認同去選擇廁所,更是種暴力。

校園中的公共空間亦是「異性戀限定」。當人們在公共場合看見男女擁吻,即使仍會瞄上一眼,但他們心中不太可能默想「唔瞧那兒有對『異性戀情侶』!」然而,對同志情侶而言,一旦他們公開現身,所接受到的目光、訊息與態度則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在人際互動之預設上亦然。小胖當初向周遭朋友透露「欸,我覺得我可能喜歡男生」時,卻得到「啊麥假了啦!」的反應,「好像我是因為交不到女友才說自己是GAY一樣」,小胖苦笑。另外,女同志小P也表示「大學時一直有人說要介紹『好男人』給我、幫我找聯誼,當時就很不爽」

甚至連「性騷擾」,也時常被預設為異性戀的。人們時常大開同性戀的玩笑,取笑較陰柔的男生,稱他們「娘炮」、「SISSY」,或者揶揄外表較為中性的女生是「男人婆」。這些都是透過對性傾向的污衊,塑造出不友善的氛圍,也都是性騷擾,然而大多數人們對此都十分無感。

面對這些困境,同志是否有可信賴的求助管道?學校在宣導性別平等、防治性騷擾時,是否有正視同志族群所面臨的困境?同志在因自身性傾向而遭受到攻擊時,是否可以不用再因為懼怕出櫃而放棄尋求協助?

簡言之,整個校園呈現一種集體性的性/別盲現象,完全地異性戀中心,無論是空間設計,或是人際互動之預設,都是首先「假設」你/妳是個異性戀。而人們對此幾乎是無感。

小結:重審性/別平等教育的匱乏

要改善校園的異性戀中心性/別盲,學校責無旁貸,性/別教育必須要以全校師生作為對話對象,同時跳脫狹隘的異性戀中心思維。

綜觀目前清大的性/別教育,除人社院有較多性/別研究專業課程之外,仍缺乏普遍性、綜合性的基礎性/別教育。目前人社院所開設的性/別研究課程,也多是艱澀、進階的理論課程,即使人社院學生也不一定會選擇修習,更遑論大多數將人社院課程視為「通識」的學生。另外,這些性/別課程大致上仍屬「兩性」議題,較少有觸及多元性/別的「性/別」議題,這也導致清大學生對同志的陌生與誤解。

/別不僅是研究,也不僅是議題,它同時是生活的環境、基礎、支架與細節與整體,因此我們再也不該僅以「一門學科」視之。當人們認識到「對同志而言,性/別幾乎是他們一生都必須與之對話、協商、戰鬥的對象」這一點時,也就是人們重新省思性/別,重新貼近性/別的時候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